昨天又有客戶來到我們辦公室抱怨翻譯價格高,起因是這樣的,客戶打進電話說要翻譯韓國護照,非常著急。來到辦公室后,認為80元的價格貴,而此前他是60元翻譯的。于是問他:為什么不去60元的翻譯公司,而著急忙乎的來到我們大連信雅達翻譯公司呢?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說,去了,但是沒有人。聽到這里我就懂了:又是一個
大連翻譯公司人去樓空的案例。畢竟現(xiàn)在找大連翻譯公司不是件容易的事,很多人按照地圖標注直接上門翻譯,但是都是找不到,要么是搬遷了,要么就是轉(zhuǎn)行了。
但是,翻譯這樣的護照之類的小件的,一般都是外國人臨時起意,比如到房產(chǎn)大廳辦理房產(chǎn)過戶,到車管所辦理車輛過戶等時被告知要翻譯,才找翻譯公司的,對于翻譯公司報出的正常翻譯價格,更應(yīng)該重視的是能否及時提供服務(wù),這種時效性要優(yōu)于價格考慮,
本就很低翻譯費,如果因為幾十塊錢,沒能及時提交護照翻譯件的話,造成的直接、間接損失要遠遠大于這個價格差的。
當然,我們不否認如果客戶花點時間,做足功課,可能找到更便宜的翻譯價格,比如50元,但是這個肯定在時間上和地點上無法得到保證,失去了時效性的翻譯件還有什么用呢?
回過頭再看,以前的使用過的便宜翻譯公司為什么不在了呢(前提是這個事實真實存在)?一言以蔽之,就是這個價位無法維持翻譯公司的正常運營而倒閉。那么可以把此前的偶然當成今后的必然嗎?不能。有很多在成立之初用低價位沖擊市場的
大連翻譯公司都在曇花一現(xiàn)后,銷聲匿跡,但是,那種短期促銷的舉動給市場及客戶帶來的傷害是長久的、由此形成的心理落差是巨大的。形成了市場及客戶自我修復(fù)、調(diào)整的巨大空間余白。
目前,無目標的砍價成了翻譯市場的常態(tài):我也不知道貴不貴,總之你給出的價格我就要砍一刀”,我們大連信雅達翻譯公司給出的價格都是有依據(jù)的,能反應(yīng)市場動向的。如果我們報出的價格客戶不能接受,我們也不會繼續(xù)保留這個價格,雖然我們無緣接單,我們希望客戶在其他
大連翻譯公司處能夠得到更優(yōu)惠的價格。
翻譯本身是一種服務(wù),及時是其首要屬性,要優(yōu)于價格因素。